一、项目背景
台州研究院面向台州“456”先进产业集群关键技术需求,挖掘学校优势科研资源,以科技成果转移和产业化为核心,教授专家创新团队为主体,技术经纪人队伍对接企业,是产学研协同技术创新和产业化的重要基地。
台州研究院已与150余家企业开展合作,签订技术合同金额1.46亿余元,并与多个台州企业开展技术联合攻关工作,共建联合研发中心、学生实习实训基地,为研究生培养建设了良好的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
本项目旨在建设产学研联动的人才培养模式,与服务地方产业重大需求相结合,形成地方研究院独特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优势和特色,培养高精尖的创新应用型人才,同时对深化科研体制改革、推动科技事业创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项目特色
本项目组建学校、企业导师团队,对学生进行团队式管理。研究生在学校完成所有学位课程的学习,在台州研究院开展科研实习和学位论文工作。研究生在台州研究院开展科研工作过程中,依托创新团队开展,创新团队与台州产业紧密融合,有深度的合作基础。研究生以产学研协同创新项目为载体,参与科学研究和项目研发,培养其创新能力和工程能力。同时,台州研究院配备办公室、食堂、住宿、健身器材等,为研究生提供了实验、生活、安全、思政等保障。
该培养模式可以充分发挥台州研究院的产业优势和学校的学术优势,结合为地方产业发展服务为培养有职业背景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完全切合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
三、项目合作企业简介(选填)
立足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项目人才培养目标,通过与行业内知名企业和龙头企业共建联合研发中心、共建学生实习实践基地、项目合作等方式,构建多方位、全过程的校企深度合作人才培养模式。
目前开展合作的企业包括:国营海东造船厂、浙江怡和卫浴有限公司、西格迈股份有限公司、浙江海洲制药有限公司、浙江华伟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台州市金宇机电有限公司、黄岩金日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新界泵业(浙江)有限公司、浙江泰鸿万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天台宜生生化科技有限公司等
四、项目研究方向及导师团队简介(导师团队简介必填;如无研究方向可不填)
研究方向一:智能制造
研究方向二:药物合成
研究方向三:能源与动力
导师团队:
校内导师:潘柏松(机械工程学院)、李吉泉(机械工程学院)、李坚军(药学院)、王成(机械工程学院)、张征(机械工程学院)、王扬渝(机械工程学院)、吕冰海(机械工程学院)、吴化平(机械工程学院)、许雪峰(机械工程学院)、胡艳军(机械工程学院)、严琴英(药学院)、傅雷(机械工程学院)、彭翔(机械工程学院)、毛剑峰(机械工程学院)、郑水华(机械工程学院)、卢奂采(机械工程学院)、潘国兵(机械工程学院)、谭大鹏(机械工程学院)、华夏(机械工程学院)、郑水华(机械工程学院)、钟麒(机械工程学院)、宋逸(机械工程学院)、丁振宇(机械工程学院)
企业导师:刁景瑞(浙江亿默润科技有限公司)、陈冬存(浙江恒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刘瑞(浙江怡和卫浴有限公司)、严达品(浙江泰鸿万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卢卢(台州市轩金车灯制造有限公司)、屠新博(台州鑫宇铜业股份有限公司)、江永年(浙江恒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陈文鹏(浙江怡和卫浴有限公司)、龚葵斌(浙江怡和卫浴有限公司)、葛杰(新界泵业(浙江)有限公司)、吴跃杰(临海市际云纺织科技有限公司)、阎成杰(浙江亿默润科技有限公司)、陈云烨(黄岩金日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毛杰(新界泵业(浙江)有限公司)等
五、项目招生人数说明
最终以下达计划数为准。
地方研究院名称 | 联培招生学院 | 招生专业 | 招生对象要求 | 拟招生数 | 咨询方式 |
浙江工业大学台州研究院 | 002 | 085800 | 无 | 2 | 联络人:李老师 |
085500 | 无 | 35 | |||
007 | 105500 | 无 | 2 | 联络人:李老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