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目背景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现代能源体系,是建立在可再生能源与气体能源相融合基础上的、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求的先进多元能源系统,它是依托智慧能源技术进行能源技术革命,从传统能源体系逐步进化形成的全新的能源体系。随着氢能、第四代核电等技术的不断突破,能源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发展,浙江省面临着能源技术产业创新带来的新机遇。浙江省将加大关键技术、关键领域的研发和推广应用,加快推进能源系统发展与数字化融合裂变,构建新能源技术创新体系和产业链发展体系,为浙江省能源发展提供新动力。到2035年,在能源清洁化、利用效率和能源科技、能源装备等方面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能源装备是能源技术的载体,是装备制造业的重要和核心部分。高端装备、节能环保与新能源装备更是浙江省“415X”先进制造业集群的重要组成部分。本项目聚焦国家双碳战略下的能源装备技术,对接浙江省能源发展规划和“415X”先进制造业集群,重点围绕核电、氢能、智慧电网等能源装备的设计-制造-运维全寿命周期,融合数字化、智能化等技术全面提升能源装备制造产业核心竞争力,保障能源安全利用。
本项目针对能源装备的可靠性和智能感知,面向能源装备、智能感知、系统优化等能源产业链所需的共性技术,依托机械工程学院、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等学院的产学研团队协同攻关,以科技创新支撑高质量发展为主线,坚持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学科建设“三位一体”,深入推进科教融合试点,加强科教协同育人,培养一批多层次高水平产业技术创新人才,增强能源产业共性技术有效供给。
二、项目特色
交叉学科:本项目依托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学科、机械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等省一流学科,构建学科交叉创新团队,集中优势力量在先进核反应堆技术和装备、可再生能源高效制氢技术和装备、安全高密度氢能储运技术和装备、新能源电力系统调控等领域开展技术攻关,突破智慧能源装备的关键技术,开发核心技术装备。
融合课程:本项目研究生课程由项目导师团队联合制定培养计划,联合学科教师和企业专家实施校企联合课程授课模式,面向能源产业特种设备,按照特种设备的设计、制造及检验全寿命周期所需的知识体系,建设《压力容器设计与制造》、《特种设备无损检测技术》、《新能源与电力变换》、《设备健康监测与故障诊断》、《现代控制理论》等融合课程,涵盖能源装备的材料、设计制造、数字运维等关键基础。
协同实践:本项目协同能源装备制造、检验及电力系统行业龙头企业和研究院为研究生提供丰富的实践创新机会,提高学生学以致用、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本项目研究生可接触到能源、机械、电力等领域和专业,拓宽知识面,增强跨学科交流与合作能力,深入关注能源行业产业问题和需求,提升个人社会价值,为社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同时,本项目将积极吸纳研究生到相关企业就业。
三、项目合作企业简介
立足工程类专业学位卓越人才培养目标,通过与行业内知名企业和龙头企业共建研究生培养基地、校企项目合作、校企联合培养等方式,构建多方位、全过程的校企深度合作人才培养模式。
目前开展合作的企业包括:浙江省特种设备科学研究院、合肥通用机械研究院有限公司、嵊州市浙江工业大学创新研究院、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杭州市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宁波市特种设备检验研究院、绍兴市特种设备检验研究院、杭州制氧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杭州三花微通道换热器有限公司、浙江金盾压力容器有限公司、浙江巨化装备工程集团有限公司等。
四、项目研究方向及导师团队简介
研究方向一:先进核反应堆技术和装备
研究方向二:安全高效氢能制储运技术和装备
研究方向三:绿色石化安全保障技术和装备
研究方向四:新能源电力系统调控
导师团队:浙江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等学院导师和产业界高级专家组成。
五、项目招生人数说明
本项目招收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2025年计划如下,最终以研究生院下达计划数为准。
项目名称 | 招生学院 | 招生专业 | 报名要求 | 25年拟下达招生数 | 咨询方式 |
智慧能源装备 | 002 | 085500 | 机械工程 | 3 | 项目联络人:闾老师 |
085800 | 无 | 7 | |||
003 | 085801 | 无 | 2 | ||
008 | 085404 | 计算机技术 |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