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目背景
地理信息产业,作为一项高端技术服务业,其基础建立在现代测绘、地理信息系统、遥感技术以及卫星导航定位等先进技术之上。该产业以地理信息的开发与应用为核心,涵盖了地理信息的采集、处理和应用等环节。地理信息产业的范畴包括地理信息系统产业、卫星定位与导航产业、航空航天遥感产业,以及测绘和地理信息技术的专业应用领域。此外,它还扩展至基于位置的服务、地理信息服务,以及以地理信息系统为平台的新兴技术应用和行业延伸。地理信息产业的下游应用领域极为广泛,涉及自然资源管理、国土空间规划、数字城市、智慧城市、智慧交通、遥感技术与精细农业、政府部门的管理与决策支持系统、环保监测、气象等多个方面。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各行各业对地理信息技术与服务需求的不断增长,我国地理信息产业持续保持快速发展的态势。
德清地理信息小镇位于湖州莫干山国家高新区,规划面积4.69平方公里,现已建成3.2平方公里。目前地信小镇园区已引育千寻位置、浙江国遥、长光卫星等各类“地理信息+”企业400余家,形成了涵盖地理信息数据获取、处理、应用、服务等完整产业链。当前,联合国全球地理信息知识与创新中心落户德清,这也是是联合国秘书处在中国设立的首个直属机构,隶属于联合国经济与社会事务部。创新中心的落地,一方面,有利于深化我国同联合国在全球地理信息领域的合作,以更务实的举措参与和支持联合国事业的发展。另一方面,有利于通过地理信息技术应用,向国际社会提供更多全球公共产品和服务,为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贡献。同时,创新中心将进一步支撑浙江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抢占先机,赢得主动,助力打造开放强省,也将进一步助推浙江和德清发展数字经济“一号工程”,推动浙江省地理信息产业园高质量发展,打造全球科创高地。
在当前背景下,依据学校与德清县签订的相关协议精神,学校对相关学科进行整合,致力于加强地理信息领域的科研、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工作,这是顺应学科发展趋势的必然选择。此举旨在坚实地支撑和服务于地方重大战略和主导产业的发展,同时在服务过程中实现自身的成长。本项目计划与多家具有特色的地理信息和物联网企业携手合作,通过共同建设实践基地、专业课程和工程实践平台,推动技术创新,加强与行业及企业的紧密合作。项目旨在形成一种校企联合培养模式,实现人才共同培养、过程共同管理、成果共同分享、责任共同承担,探索并实践专业知识复合型高端工程人才的培养新策略和新模式。本项目已与航天宏图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国遥地理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浙江中海达空间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浙江中测新图地理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杭州鸿泉物联网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建立了长期深入的合作关系,并已设立多个联合研究中心和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实践基地。
导师团队横跨地理信息学院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具备全面支持地理信息+课程建设与学生培养的能力。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设立了一级学科博士点,属于浙江省一流A类学科,同时拥有教育部“智能感知与系统”工程研究中心、浙江省“可视媒体智能处理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等科研平台。该学科还设有软件工程、电子信息(计算机技术和软件工程)方向的学位点。此外,该学科与国内外多所知名高校和高新技术企业,包括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以及英国拉夫堡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加拿大达尔豪斯大学等,还有湖州莫干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华为、中电海康、浙大中控等,在科研合作和研究生联合培养方面建立了广泛的合作关系。
二、项目特色
培养学生系统掌握地理信息与专业领域(计算技术、软件工程)等跨学科知识,理论、方法和技能,培养能从事地理研发算法研发、空间信息平台研发、遥感装备设计、资源与环境应用等领域专业知识的复合型、高端工程技术人才。
三、项目合作企业简介
项目组已与湖州莫干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地理信息产业发展局建立战略合作关系,拟建设省级地理信息产业学院,打造全国地理信息大学生实习实践教育基地。与华为、中测新图、浙江国遥、航天宏图等建立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
四 、项目研究方向及导师团队简介
本项目的主要培养方向为:地理信息+:
重点考虑大数据时代、人工智能技术驱动下的地理信息与计算机技术的交叉融合,形成地理大数据平台研发、遥感信息智能处理与分析、遥感智能装备制造、地理信息辅助下的车联网等具有特色研究方向。
(1)时空大数据平台研发:遥感平台、泛在测绘、智能终端等采集了大量包含时空信息的地理数据,描述了地表的时空变化以及人流、物流的运动状态及转化规律,人类进入地理大数据时代。地理大数据平台对异构、多元的地理大数据进行存储、管理、分析的信息平台,是地理大数据服务于各行各业的基础。
学院在大数据处理与分析、数据可视化、软件工程、分布式数据库等领域具备显著优势,通过与地理信息学的交叉融合,形成了地理大数据平台研发的特色研究方向。
(2)遥感信息智能处理与分析:随着传感器及其传感平台的发展,人类获取了海量的遥感影像,如何从遥感影像提取服务于各行各业的信息是遥感应用的基础。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遥感信息智能处理与分析出现了新的契机,本方向研究智能化的遥感信息提取与分析的算法。
导师团队在图像处理、计算机视觉以及人工智能领域拥有坚实的研究基础,并已构建了一系列具有特色的课程体系。该团队计划进一步深化与人工智能及遥感信息处理与分析的融合,致力于发展遥感信息的智能处理与分析技术。其核心课程涵盖了人工智能基础、图像处理等重要领域。
(3)智能遥感装备研制:智能遥感装备研制包括无人机等遥感平台、传感器等载荷的设计、制造等方向的研究工作。
本研究方向以教育部“智能感知与系统”工程研究中心为依托,拥有从数据采集、信息提取到分析应用的完整研发链条。我们将充分利用软硬件一体化的优势,致力于发展嵌入式智能平台与装置,以实现智能遥感装备的研制。此外,本研究方向还涵盖嵌入式系统、边缘计算、信息采集与分析等核心课程,并将进一步整合遥感信息采集的相关课程内容。
(4)地理信息辅助下的车联网:主要研究车辆群体感知技术、多传感器组合导航技术、高精度RTK定位技术、路网地图辅助视觉定位技术、车联网网络安全关键技术、车联网网路部署和测试关键技术,并将上述关键技术应用于工程车辆高级辅助驾驶。
校内导师姓名 | 所在单位 | 职务及职称 | 研究方向 |
陈曦 | 地理信息学院 | 学术院长/研究员 | 遥感应用 |
杨辽 | 地理信息学院 | 正高级工程师 | 遥感信息工程 |
刘铁 | 地理信息学院 | 研究员 | 遥感信息工程 |
吴炜 | 地理信息学院 | 副院长/副教授 | 遥感影像分析 |
陈朋 | 计算机学院 | 副院长/教授 | 遥感智能装备 |
白琮 | 计算机学院 | 教授 | 智慧气象 |
陈佳舟 | 计算机学院 | 副教授 | 三维地理信息 |
夏列钢 | 计算机学院 | 讲师 | 遥感影像分析 |
杨海平 | 计算机学院 | 讲师 | 遥感影像分析 |
五、项目招生人数说明
本项目招收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2025年计划如下,最终以研究生院下达计划数为准。
项目名称 | 招生学院 | 招生专业 | 报名要求 | 25年拟下达招生数 | 咨询方式 |
地理信息+ | 008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软件学院)
| 085404 计算机技术 | 无 | 5 | 项目联络人: 吴老师 |
085405 软件工程 | 2 | ||||
028 | 085404 计算机技术 | 5 | |||
085405 软件工程 | 3 |